回复 黄心贞 :楚辞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史记最早为屈原列传使得我们对屈原的事迹和作品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但是除了史记以外的确在现存的战国史料中没有屈原的点滴材料这甚至引起了历史上有关屈原是否有其人的争论经过学术界长期的研究讨论屈原和他的作品的真实性得到了中国学者的基本认同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史记的材料外也的确还未发现更为确凿的有关屈原的材料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2号汉墓挖掘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一篇被学术界认为是唐勒的赋残篇证明了史记关于宋玉唐勒的记载的可靠性也间接地证明了史记关于屈原的记载的可靠性1977年安徽阜阳市近郊双古堆汉墓挖掘亦出土了一大批竹简如诗易等多有与今本不同者其中至为珍贵的是有可信为楚辞者残简数字一是离骚中的寅吾以降四字一是涉江中的不进旖(兮)奄回水六字字数虽少其出自楚辞应该是没有疑问的最近北京大学获得一批海外校友所捐汉简内有一篇七体文反淫在第3883号简上具列了一批先贤名单其中便有屈原宋玉唐革(勒)景琐(景差)等这是除史记之外西汉文献中第一次如此全备地关于楚辞作家名单的记录这些汉简的出土应该说提供了非常确凿和过硬的材料证明了司马迁史记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记载是可信的因此对于屈原和宋玉等楚辞作家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人曾经受到楚怀王的重用但后来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等人谗言而疏远了屈原其后怀王受秦人之欺客死于秦国人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害贤误国子兰闻而生怒进谗言于怀王之子顷襄王于是放逐屈原于沅湘一带最后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据司马迁说屈原离骚作于受上官大夫之谗被怀王疏远之后但学术界的讨论基本认为是屈原流放时所作屈原流放据学术界考证前后有两次一次在怀王时被流放于汉北一次是顷襄王时被流放于江南游国恩先生认为离骚作于屈原流放于江南时(12)马茂元先生则认为作于流放于汉北时(13)其他可信为屈原的作品如天问九歌九章等也都认为是屈原流放之后所作从以上所述看屈原在怀王后期就已经远离了楚国的政治中心流放在偏僻的汉北和沅湘一带所以他的事迹和作品长期湮没没有被人注意到依据现存的材料最早提到屈原的应是贾谊汉文帝四年(前176)贾谊被谗遭疏贬为长沙王傅应该是这个时候他才在当地听说到屈原的事迹和作品并在长沙凭吊屈原史记贾谊列传这样记述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其文说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14)明说侧闻屈原侧闻即旁闻说明贾谊至长沙始闻有屈原之事因了屈原遭遇与自己颇有相同之处故造湘江凭吊屈原屈原精忠爱国但却受到小人的谗害他的遭遇得到了楚国人的同情尤其是怀王见欺屈原曾加以劝阻以为秦乃虎狼之国不可信但怀王稚子子兰却鼓励怀王赴秦害怕不去会惹秦人不高兴结果怀王客死而子兰却不受处分并为令尹怀王为秦人扣为人质最终客死于秦之事最为楚国人所深恨屈原列传说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15)可见楚国人对子兰的愤怒和对屈原的同情所以屈原的事迹在楚国民间是一直流传着的但由于屈原是受顷襄王和子兰的迫害故楚国朝廷中不会允许谈论屈原的事也不会存有关于屈原事迹的记载因此这可能是屈原的事迹和作品一直在楚国民间流传甚至到了汉初也没有被中原地方的人所了解的原因(16)贾谊作文凭吊以后应当对屈原的事迹和作品的流传有帮助至于刘安后来献离骚并编楚辞当是秦以后屈原作品渐渐由沅湘一带传至楚国其他地方而刘安所都为寿春正是楚国晚期的都城至刘安时其地当有屈原作品的流传又前言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楚辞残简其地亦是故楚之地双古堆墓主为夏侯灶时间当在汉文帝十五年(前165)表明这个时候楚辞已传到了阜阳
回复 程建宏 :老爷百岁大寿时被小儿子大虾钟镇涛饰气死根据族规家财由大哥全权管理而大虾只分得瘦田一亩及老牛一条十分奇怪的是这片瘦田里种出的蔬菜瓜果都特别巨大于是大虾和大虾嫂张敏饰刨开土一看发现地里原来埋藏着十颗宝珠可惜此事被无恶不作的大帅得知于是带领兵马前来抢宝珠情急之中大虾与大虾嫂各吞宝珠五粒分头逃走大虾不幸被大帅捉去大虾嫂则跌入一个墓穴逃过一劫当晚大帅府内大虾生下五个天赋异品的孩子大力三橡皮四飞天五铜头六及高脚七而这五个孩子却误以为大帅就是他们的父亲而可怜大虾被关到了监狱
回复 黄智荣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高翔指出未来能源学科是向着绿色零碳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从实现碳中和的角度来说氢能的利用会成为前沿发展方向大规模储能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低成本的储能技术和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利用技术将是突破的重点